22籃板4阻攻抵不掉9罰0中?魔獸飛得高不如飛得穩


  即將要滿32歲的Dwight Howard,昨日對戰公鹿的比賽中,罰球9罰0中,雖然他也抓下了22個籃板(包含7個進攻籃板),並且搧出了4阻攻,但球迷們仍然只把重點放在他罰球9罰0中,進而奚落他「記得他暑假還說要練三分球呢」。

  人們到底以什麼樣的標準看待Dwight Howard呢?
  
  從魔術時期叱吒一方的威猛,到轉投湖人的一番波折,接著是在休士頓火箭的起伏與轉型,上季回到家鄉亞特蘭大重新出發,卻在今夏遭交易至夏洛特黃蜂,彷彿他已經和連續三屆最佳防守球員的身影有些失焦,彷彿蟬聯五屆年度第一隊、四屆年度防守第一隊的霸氣已然消殞,彷彿明星賽歷史最高的315萬票都成了追憶,彷彿08年灌籃大賽的Superman不再「Super」。

  Dude,一直到上季,場均出賽時間首度未滿30分鐘的情況下,依然保有13.5分,12.7籃板的水準,過往的背傷、肩傷都讓他的打法被迫有所限制,適應不同的球隊體系也讓他自離開奧蘭多後,面臨諸多挑戰。

  當然,以一位好幾年前就曾率隊打進總冠軍戰的核心主力而言,Dwight Howard所帶給球迷的想像曾經高出許多現在看起來「水準以上」的中鋒,他能跳能飛的勁爆體能,以及進攻端各種吃爆對手的鏡頭,他讓許多球迷相信,他的確有著異於常人的天賦,剩下的,就是看他逐年取得進步後,到底還能把天花板撐得多高?

  關鍵字:取得進步。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球員的進步屬於個人實力的提升,或是受惠於團隊整體戰力的高強,多少有些落差,但Dwight Howard離開魔術後最大的考驗就是他不再是球隊進攻端的第一要角,他開始要和其他主力搭配,去做到紮實的擋拆,站在低位接獲傳球後單打對手,甚至是接球後觀察場上的動向,進而傳給隊友,試著成為「傳導」的一份子,而非一味的爆扣、硬吃、蓋火鍋。單就大方向而言,他在暑假表示要練三分球其實也不難看出他已理解現今聯盟的球風早已不同以往,不管他有沒有練起來,至少他明白這是一個趨勢,或許球隊也不見得需要他這麼做,但他的思想並非頑固、守舊。

  只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他的罰球命中率從來都趕不上後生晚輩Anthony Davis、DeMarcus Cousins的水準,後浪會的比他更多,甚至他原本賴以維生的技能也出現如Hassan Whiteside如此更為出色的阻攻手(2015-16賽季場均3.7阻攻)。身高更高,防守意識更加優異的Rudy Gobert,罰球命中率雖然比他糟糕,但至少其他方面都相去不遠的DeAndre Jordan也從當年次輪的等級迎頭趕上,成為球隊不可或缺的防守主軸。Howard看起來沒有更多進步的表現,以及大小傷勢的影響,站在這一批後輩面前,顯得有些黯然失色。更別提當年被淘汰的LeBron Jamse如今仍然穩坐聯盟第一人的態勢,相形見絀,不勝唏噓。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時,開季第三場比賽,他出現了9罰0中的數據。有點尷尬,因為以上季罰球命中率場均53%而言,怎麼會一球也沒投進,而如果對他還抱有期許的球迷不免會挑出這一點加以批評,認為他不該如此。的確,作為一位明知罰球長年為人詬病的明星球員,他的確應該有著更嚴厲的自我要求,讓自己不再是罰球糟糕的中鋒,至少取得5成的命中率算是一個合理的目標,而在上季,他確實有做到這一點。

  事實上,他的生涯罰球命中率是56%。

  從來都不是投籃手感出色又以低位技術聞名的Howard,能有5成以上的罰球命中率真的很慘烈嗎?就算5成不好看,期望他的罰球命中率在踏入生涯後期還能飆到6成也已是奢望了吧?筆者認為,單就發球命中率的表現來說,只要能維持5成,就算功德圓滿了。


  在這樣的階段,轉趨防守為首要工作的Howard能有22籃板4阻攻理應獲得肯定,他做到了黃蜂隊最希望他能貢獻的數據,展現近幾年黃蜂禁區少見的嚇阻力,雖然最後並未帶走勝利,但Howard仍然盡到了本份,這個賽季繼續保持的話,他依然會是對手不敢輕忽大意的門神。

  行筆至此,筆者想起陳冠希當年形象重挫後再出發的一首【I can fly】,當中的這句:「噢飛得越高,摔得越重,還是摔得越重,飛得越高?」格外應景。飛得高不如飛得穩,即便不再有著顯目的披風,還是具備強健體魄的Howard,只要持續努力,本季能和黃蜂飛到何種境地,依然值得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