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教練永遠在思考下一場比賽的勝利,但 GM 要思考球隊未來的發展

登登登,讀者來信時間,有人問說啊,最近點播率很高的 Tom Thibodeau 防守體系當初為什麼在灰狼不堪用?

這麼說好了,習大大的問題一向都不是在體系,而是他有著姓習(咦?會被檢舉嗎)都不太愛講道理的老症頭。

錫箔的調度是有名的「操」主力,先在公牛操斷了 Derrick Rose 的 ACL 之後;又在接手灰狼的第一季,再度玩斷了 Zach LaVine 的 ACL。

當時球季才打到二月,Zach LaVine 以平均 37.2 分鐘的上場時間打了 47 場比賽。

該季聯盟平均第一 32 歲的 LeBron James 雖然在騎士打了更多來到 37.8 分鐘,但是只有上 74 場。

整季打完累計上場時間最多的不是別人,正是灰狼的難兄難弟 Andrew Wiggins 和 Karl-Anthony Towns,這兩位全勤獎的同學,上場時間都超過 3,000 分鐘。

請繼續往下閱讀


完全跟當時馬刺的「輪休」,或是本季著名的 Load Management 背道而馳,無視於現代運動科學的建議。

當然隔年灰狼的戰績起飛,進入睽違 14 年的季後賽也是錫箔打下的戰果,但是過分消耗球員的運動生涯來換取戰績,對球員、對球團都種下未來注定會分手最大的那欉稻草。

尤其在灰狼時期,假設我們先不提錫箔麾下士官長 Jimmy Butler 捅出的休息室風波,我們聚焦在錫箔身上,來看為什麼最後錫箔跟球團也搞得很難看。

其中一個關鍵在於,錫箔在灰狼除了擔任總教練,他也兼任管理職位的「籃球營運總裁」。

當時還有快艇的 Doc Rivers、活塞的 Stan Van Gundy、老鷹的 Mike Budenholzer 也兼任兩職,後來陸續都被拔掉管理職,錫箔還算是撐比較久的。

兼兩職有什麼問題?

我印象中當時有一名 NBA 高層提出一個角度,我覺得超有道理,他說:「總教練永遠在思考下一場比賽的勝利;但 GM 要思考球隊未來三到四年的發展。」

請繼續往下閱讀

「管理職部分的責任和天性,必須要犧牲短期,而去延續未來成功的機會。」

而錫箔,在任內給出的合約和交易考量,都顯示出他的管理風格跟他在場邊的執教路線一樣,非常硬派,也非常「躁進」。

逐漸就跟聯盟管理趨勢漸行漸遠。

最後,整個 NBA 能身兼兩職,平衡短期戰績和長期發展的,還是只有養生籃球的祖師爺 Gregg Popovich。

至於錫箔跟尼克這樁有沒有局?我們還是等他真的上任之後再說吧。